【專文】世界衛生大會與非傳染性疾病(5/23)

撰文者: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四年級 黃愛明

非傳染性疾病(noncommunicable diseases, NCDs),相對於傳染性疾病並不那麼容易引起廣泛的輿論。在SARS、禽流感、豬流感、MERS,到最近剛果爆發的伊波拉爆發,單單一個疫情就足以讓世界陷入恐慌。甚至只是死亡率和重症率也不高的麻疹,在台灣爆出一例境外移入病例後,1萬多劑的疫苗在全民響應之下一下就打完了。可見傳染性疾病引起注意與輿論的潛力。

但是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缺血性心臟病、中風、癌症,甚至是憂鬱症、焦慮等非傳染性疾病,他們就像是緩慢的殺手,慢慢地啃食人類的健康。也許我們常常忽略他們,覺得他們並不如傳染性疾病那麼”可怕”。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,傳染性疾病早已不是世界的主要死因了。下圖來自IHME的統計資料,以面積代表全球死亡人數的多寡。藍色代表NCD,紅色代表傳染性疾病,綠色代表意外與傷害。很明顯的,藍色的面積大於傳染性疾病的紅色面積。就連在開發中國家,數據也指出NCD才是占死亡人數的最大宗,而並非傳染性疾病。

H1

GBD Compare

(圖片來源: Data Visualizations, vizhub.healthdata.org/gbd-compare/.)

防治非傳染性疾病可以從制度做起,從政策面控制上游的危險因子來達到預防的效果。其中一個例子是菸害的防治。菸草控制框架公約(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, FCTC)規定包括:禁止菸草廣告、提高價格和稅收、在菸草製品上印製健康警告標籤等等。該公約的各締約國將受到條約具體規定的制約。除此之外,校園內含糖飲料販賣限制、營養政策、酒精使用宣導等等,都是從控制NCD的風險因子來預防NCD。

NCD已成為現今全球疾病負擔的最大宗。雖然人類的壽命延長,但是真正健康活著的日子有隨之提升嗎? 還是延長的壽命為疾病所苦? WHO作為世界衛生的領導組織,不斷強調NCD之重要性。在這次Committee A中,各國呼籲大家必須更加重視NCD,特別是在政策執行方面必須確實的執行。如菸品的銷售、廣告管控,學校營養政策等等。衛生教育也非常的重要。除此之外,有些國家也提到不應忽視Mental Health的問題。然而代表們也提到政策的執行仍有其現實層面的阻撓,如商業利益與健康的衝突。假設一個國家以菸品出口販賣為經濟來源,這樣的政策是否會限制該國的貿易發展呢?

筆者在本屆世界衛生大會參加了一場討論青年人NCD之盛行率的周邊會議(Turning the Tides on NCDs: Why We Need to Focus on Youths)。青年人為未來國家棟樑。我們的健康影響著國家的經濟、發展與安全。比如青年人的過度肥胖影響到當兵的人數,而間接影響到國家安全。這是一個很好來形容Global Health Security的例子,意即健康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。在這場會議中,圍繞著該組織在Lancet上發表的一篇研究: Worldwide trends in body-mass index, underweight, overweight and obesity from 1975 to 2016: a pooled analysis of 2416 populaation 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in 128.9 million children, adolescents, and adults.)。講者不斷的提到現在全球的青年人BMI平均值在過去40年間不斷的在上升,肥胖人數成長了十倍。也許很難想像,但在開發中國家也有同樣的成長趨勢。還有在印尼,青年人間吸菸的盛行率居然高達90%!可見針對青年人NCD的預防有其急迫性與必要性。

H2

女性BMI之變化趨勢

(圖片來源:Worldwide trends in body-mass index, underweight, overweight, and obesity from 1975 to 2016: a pooled analysis of 2416 population-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in 128·9 million children, adolescents, and adults. Abarca-Gómez, Leandra et al. The Lancet , Volume 390 , Issue 10113 , 2627 – 2642)

NCD已經取代傳染性疾病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罪魁禍首。回到我們身上,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,建立健康的衛生習慣,注意飲食,並影響身邊的人,使我們不預先支付未來的健康。

Similar Posts